一、培养目标
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敬业爱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积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2、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清楚中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动态;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学习刻苦,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4、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写作能力。
5、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2.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
3.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发展研究
4.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习年限为三年,均为脱产学习
四、培养方式
实行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与导师个人负责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鼓励研究生积极进行科学研究,适时安排研究生参加一定的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着重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分为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四大类。研究生教学设置计划见附件一。
跨专业的学生及同等学力考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一学年完成2门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补课。补修课程考试成绩60分为合格。补修课程的成绩不合格,不能取得论文答辩资格。
六.其它培养环节
本专业研究生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其它培养环节主要有专业实践、学术活动、文选阅读等。
专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修环节。除教学实践外,还可以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实践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严格的考核方法。在完成专业实践后,应提交实践报告并取得实践单位的鉴定。合格者计1学分。
学术活动对于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在第五学期结束前,每个研究生参加的校内外学术活动不少于6次。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等。总量完成后填入统一格式的学术报告册。
文选阅读有利于研究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面的扩大。在校学习期间,研究生应根据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导师的要求和自己论文选题的需要,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文选资料,并提炼出所读文选的基本观点,形成读书笔记,交导师批阅。
七.考核
课程考核可采用闭卷、开卷或撰写论文、读书报告及口试等方式。其中学位课原则上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其余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本专业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开题报告会前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具体工作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毕业学分及要求
研究生通过全部学位课程,修满36学分以上(含36学分),完成规定的必修环节,公开发表1篇以上(含1篇)的论文,提交毕业论文并参加答辩的,方可毕业。
学位课程经考试合格并达到70分(含70分)以上,方可获得学分,其他课程按规定进行考试或考查,成绩60分即可获得学分。
九、学位论文
研究生通过全部学位课程,修满36学分,学位课程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含75分),方可递交开题报告。研究生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选题的依据和目的;(2)选题的意义和价值;(3)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4)论文设计方案,实施计划进度及预测结果;(5)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开题报告通过后,研究生才能正式开始撰写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可由研究生选定后经导师审核认可,也可由导师指定。学位论文应当在研究内容或者研究方法或者研究视角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格式规范,字数不少于2.5万字。
论文完成的进度是:第四学期确定论文选题,查阅资料,写出并通过开题报告;第五学期写出论文初稿,并向研究生指导小组就论文的进展情况提出中期报告;第六学期论文定稿。未经导师审阅通过的论文,不得提交答辩。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当按规定送校内外专家评阅,并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
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的,并在学习期间公开发表论文1篇(含1篇)以上,方能获得本专业的硕士学位。
十、附件
附件一:研究生教学设置计划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开课 单位 |
任课 教师 |
研究 方向 |
公共学位课 |
|
基础英语 |
1,2 |
180 |
4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1-4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
72 |
3 |
考试 |
思教部 |
王家芳 郭镇方 |
1-4 | |
专业学位课 |
|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
1 |
36 |
2 |
考试 |
思教部 |
郭镇芳 张荣国 |
1-4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研究 |
1 |
54 |
3 |
考试 |
思教部 |
张成诗 杜奋根 |
1-4 | |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2 |
54 |
3 |
考试 |
思教部 |
王家芳 |
1-4 | |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1 |
54 |
3 |
考试 |
思教部 |
吴珏 苏盾 |
1-4 | |
专业必修课 |
|
专业英语 |
3 |
40 |
2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刘国锋 |
1-4 |
|
社会主义思潮研究 |
2 |
36 |
2 |
考试考查 |
思教部 |
张荣国 |
1-4 | |
|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 |
2 |
36 |
2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郭镇方 |
1-4 | |
|
当代世界与马克思主义发展 |
3 |
36 |
2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娄玉芹 |
1-4 | |
|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
3 |
36 |
2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贾未舟 |
1-4 | |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 |
2 |
36 |
2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周振林 |
1-4 | |
专业选修课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
3 |
20 |
1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王家芳 |
方向1 必选 |
|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 |
3 |
20 |
1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王海传 |
方向2 必选 | |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
3 |
36 |
2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杜奋根 |
方向3 必选 | |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和方法研究 |
3 |
36 |
2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吴 珏 |
方向4 必选 | |
|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
4 |
36 |
2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胡 莹 |
任选 | |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 |
4 |
36 |
2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丘若宏 |
任选 | |
|
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研究 |
3 |
36 |
2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刘苍劲 |
任选 | |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究 |
4 |
36 |
2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刘苍劲 |
任选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 |
3 |
36 |
2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娄玉芹 |
任选 |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 |
4 |
20 |
1 |
考试 考查 |
思教部 |
王家芳 |
任选 | |
|
《资本论》与当代 |
4 |
20 |
1 |
考查 |
思教部 |
郭镇芳 |
任选 | |
|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
4 |
20 |
1 |
考查 |
思教部 |
刘永祥 |
任选 | |
|
|
日语或俄语 |
3 |
54 |
2 |
考查 |
外语学院 |
|
任选 |
|
中共党史 |
4 |
36 |
2 |
考查 |
思教部 |
杨维 王金锋 |
任选 | |
|
政治学 |
4 |
36 |
2 |
考查 |
思教部 |
|
任选 | |
|
教育学原理 |
3 |
36 |
2 |
考查 |
思教部 |
朱晓 |
任选 | |
其它培养环节 |
|
专业实践 |
5、6 |
|
1 |
|
|
导师 |
|
|
学术活动 |
1-6 |
|
|
|
|
|
| |
|
文选阅读 |
1-6 |
|
|
|
|
|
| |
补修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
|
|
|
本科非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修读,不计学分 | ||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
|
| ||||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
|
|
| ||||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
|
|
|
附件二: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文选》(1-3),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5、《江泽民文选》(1-3),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许庆朴、郑祥福:《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孙伯鍨、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赖特:《马克思主义者》,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
10、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龚育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座》,学习出版社2005年版。
12、弗兰尼茨基:《马克思主义史》第1、2卷,1986年版。
13、王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万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尚庆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s, lang="EN-US" pan="">16、王志民:《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6年版。
17、王家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18、张传平:《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20、侯衍社:《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2、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3、《西方马克思主义文选》,中共中央党校编,1990年版。
24、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