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首页 | 本科教育
积极探寻如何更好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2022年11月03日|作者:

为更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就如何更好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融入到教材里、体现到课堂中、津润到学生心里,老师们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会、课程组建设研讨等方式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刻思考。

深刻认识历史成就,找准党的二十大理论创新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孙晓晖 教授:党的二十大报告蕴涵党的一系列新战略、新思维和新论断,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明确了新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对于新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深入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一,将二十大报告最新理论提法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嵌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如一个主题、一个中心任务,第二个答案、“两步走”战略安排,“三件大事”、“三个务必”,五个重大原则、五条“必由之路”,“六个必须坚持等,使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深层内涵和重大意义。其二,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浅出讲述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过去五年以及新时代十年所取得的伟大变革,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向广大青年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道理,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和实践行动。其三,创新话语方式,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综合利用多媒体手段,如红色歌曲、影视剧、短视频、红段子和网络流行语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用有意思的方式讲有意义的事情,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二十大报告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要义嵌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来,使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和入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年轻教师 李爽 博士:将党的二十大报告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需要在融入二十大报告的什么内容,融入到“原理”课的哪些教学内容去,以及采取什么方式方法融入等三方面问题上下功夫。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意蕴,深刻领悟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是把握报告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挖掘和整合可以融入“原理”课的相关内容,这是将二十大报告融入课程的前提;其次,将与“原理”契合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将报告中的理论内容合理转化为教学内容,对标“原理”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教学要求,把理论讲深、讲透、讲出新意,这是将二十大报告融入“原理”课的关键一环;最后,要积极探索如何融入的方式方法,通过专题讲授、案例分析、习题演练、文本回顾、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园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等方法,增强二十大报告融入“原理”课的路径。

把握历史主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刘荣材 副教授: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件、进课堂、进头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内容,我们采取“三个统一”的方法,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一是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相统一。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通过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教学内容,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相统一,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意义。二是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相统一。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相关教学内容,我们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伟大征程与伟大成就相统一、相融合,使学生能更好地领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是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相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我们讲解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和重大理论成果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相统一,使青年学生更好地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 邓玉柱 博士: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具有开辟历史新境界的重大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等内容的阐释,对于我们讲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等问题具有重要启发作用。例如,可以运用纵向对比的方法,将新时代十年中国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成就,与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民族国家遭受欺凌屈辱的情况进行比照,凸显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绩的不易和意义,凸显二十大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中的伟大地位。还可以运用横向对比的方法,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开辟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崭新路径的史实,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路径进行对比,凸显中国现代化之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参考价值,凸显中国现代化之路对回答“人类社会往何处去”“世界该怎么办”等全球命题的重大启示意义。

青年强,则国家强,讲好时代青年与使命担当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 刘颖 教授: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召开之时,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第一专题教学正在进行中。我们采取对分课堂教学方法,邀请校党委书记郑贤操同志主讲“在复兴伟业中书写青春荣光”。老师们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课堂总结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青年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来鼓励青年学生。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大思想淬炼力度;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练就过硬本领;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具备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时代新人。我校形策课第二专题由于海峰校长主讲,主题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态势和时代机遇”,于校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阐述了我国数字经济的背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措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深入剖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抓住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机遇,让数字技术助力成长成才,在新的时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佼佼者。为了进一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堂,形策课教研室正在组织邀请专家就二十大报告中阐明的新时代伟大变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等内容,面向全校学生进行解读,并组织马院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拍摄微视频作为形策课教学的辅助资料。总之,党的二十大报告走进大学生课堂使得学生们更加明确自身使命,为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上不懈奋斗实现梦想指明了方向。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 刘宁 博士:党的二十大报告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和新高度,有着丰富理论内涵。其中关于对青年以及青年使命担当的内容,契合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二章、第三章等内容。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精讲理想信念,围绕“理想信念与青年发展”主题,帮学生厘清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尤其是新中国建设初期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改革开放时期“四有新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四大”新时代青年,虽然不同时期青年成长成才的内涵各有不同,但党对于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要求却始终如一。此外,教学中及时更新学生内化材料和案例,引导青年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增强青年成长成才的历史自觉和政治自觉。

将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每个环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 曹秀华 副教授: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人生发展课题,妥善解决好这些人生课题是自我发展的背景和前提。大学生年龄正处于青少年期向成年期过渡的特殊时候,是一个充满变化、探索、活力和追求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焦虑和问题的时期,有关个人认同和道德价值观等课题非常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将党史、国史等融入到人生发展课题中,引导学生用辩证观来看待人生发展重要课题,坦然面对人生挫折,越挫越勇,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将中共二十大精神融入到人生发展课题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来面对人生困惑,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作出正确判断、选择,做到内心平和积极,对未来充满希望。

研究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任课教师 马金杰 副教授:“了解+理解+研究”,研究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第一时间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多形式、多层次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了解”,利用机动学时,立足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报告新意的基础上,从框架结构、具体内容等方面,为学生做一个全面的领学和解读,让学生从新表述、新理念中读懂中国未来发展,明确自身使命,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立志做新时代的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理解”,我校该课程教学模式是专题教学,由六位老师讲六个专题,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题,对报告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解读,比如,绪论专题可以通过过去十年经历的“三件大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讲解,让学生全面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程,经济专题可以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最新部署,政治专题则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入解读,凸显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和制度优势,在了解二十大报告新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这些新理论,推进学习和研究;“研究”,研究生教学不同于本科生教学,在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为此,我们设计了主题为“立足我们这十年 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课程论文,通过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课程教学内容,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做进一步的研究。

 

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思政课教师及时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有领会、有思考,也充分认识到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承担着的全校思政课教学任务与职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老师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朝着讲好、讲活、讲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让思政课堂更有吸引力,进一步夯实青年学子思想根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