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性,总结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指明了马克思主义行的实践面向。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正是这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的创立,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现了人类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主体力量,指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来源。剩余价值学说的问世,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和社会矛盾,从而找到了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
科学理论的创立过程承载着科学精神的孜孜求索。马克思曾经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为了破解“历史之谜”、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他们不仅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当时西欧的先进思潮,而且深入研究历史学、人类学、数学等各学科前沿理论。在对待理论的态度上,他们拒绝屈从权威,笃信并践行“怀疑一切”的人生信条,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攀思想高峰,坚持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经过长期的艰难求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用科学真理之光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是坚持“两个结合”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辩证法。“两个结合”坚持了科学性与发展性的高度统一、高度融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宝贵历史经验。
尽管时代风云不停变幻,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共产主义的向往深刻地回应了自身的时代价值。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低潮,国际社会一度流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共产主义“失败论”,这些错误言论把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模式、东欧实践等同起来,封闭地、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以历史条件为转移”的发展品质。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确定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坚持“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行的实践面向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必须立足于时代和实践提出重大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彰显马克思主义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必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实践面向既反对恪守本本、固步自封的教条主义,又区别于歪曲篡改、任意发展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者往往以遵循理论的原初含义为借口,把经典文本幻化为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的灵丹妙药,与之相反,主观主义者总是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行背离马克思主义之实。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期间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三篇重要文献,深刻阐释了“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实践辩证法。
党的奋斗历程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已经充分证明,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实践难题。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奠定扎实基础,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拥有快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但精神文明水平仍然有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绿色发展转型之路依然困难重重;始终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际形势更趋严峻。只有直面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难题,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作者李腾凯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作者陈思璐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后真相’境遇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提升研究”(GD21YMK04)阶段性成果。】
(广州日报于2023年3月24日报道,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993929#/detail/1993929?sit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