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进一步指明了广东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努力方向。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强国之基、安全之要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进程和人类的未来,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关键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如果经济大国没有先进科学技术,国家安全就会受威胁,社会发展就会受阻滞。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行列,经济总量一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术落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这个教训刻骨铭心。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从导入期向拓展期转变,信息、生物、能源、材料和海洋、空间等科学领域不断发展,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正在挑战人类认识极限,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进而改变国家力量对比,重塑世界格局。各主要国家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仍存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科技产品对国外供应链依赖性强等问题。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才能把握机会,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保障民族复兴事业行稳致远。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我国有14亿多人口,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消费总量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的空间广阔。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更多的增长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的根本路径。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其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经济循环顺畅,物质产品会增加,社会财富会积聚,人民福祉会增进,国家实力会增强,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发展过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效手段。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可以构建自主可控、稳定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制造业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替代来源;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够有力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不断攀升,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发展和经济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赢得在国际大循环中的主动权;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可以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撒手锏”技术,持续增强全产业链优势,塑造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底气之源
中国式现代化是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造福中国和世界人民的现代化之路。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加速发展,科技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广泛结合,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使得全球协作成为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必然选择。当前,大国博弈升级演进,经济复苏形势严峻,解决全球性问题、应对时代挑战、增进人类福祉、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迫切需要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深度参与国际创新合作,在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全球行动中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目前,中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参加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科技创新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的大科学基础设施如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等都已经向世界开放,中国空间站也将迎来国际航天员,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未来,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技术不受制于人,才更有对外开放的底气,向世界分享更多高质量的中国科技成果,促进更普遍的全球合作。
【作者系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袁继红】
(南方+于2023年4月17日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4/17/c7576145.html?date=bnVsbA==&layer=2&from=weChat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