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读原著·悟湾区实践”原创系列慕课,科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改革案例、深圳经济特区经验等鲜活素材;设立共享资源库,整合红色影像展、改革先锋人物事迹,上线“青年学‘习’云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坚持“内容为王”,立足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以开放包容塑造“大内容”,构建“湾区特色”思政资源库,以开放共享推动思政资源“破圈”。
近年来,广东财经大学紧紧锚定财经特色,凝练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思政元素,以改革开放精神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学校打造智慧思政教育联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同体,形成“校内协同+校地联动+校际共建”的全域思政育人格局。
思政教育是铸魂育人的关键工程,而师资队伍则是这一工程的坚实基石。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以上率下共建思政课,带头讲“形势与政策”课,带头在思政课堂运用对分课堂等前沿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携手打造系列思政“金课”,凝聚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的广泛共识。
广东财经大学以系统思维组建“大师资”,汇聚启智润心合力。学校强化校内协同、校地协同和专兼协同,整合思政课专职教师和校内外名师优质资源,组建“校领导+专业名师+思政课优师”教学团队,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活力,使得思政课教师告别“孤军奋战”。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以学术深度提升育人高度。
为推动思政教育从“传统说教”向“多元共创”跃升,广东财经大学聘请名师组建“改革先锋讲师团”,让“中国故事”接地气、有底气。学校还邀请英雄模范、企业高管讲授“改革奋斗史”,以真实经历增强思政教育说服力;邀请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金牌讲解员”进课堂,进行思政课教学。
近年来,广东财经大学坚持开放合作,以协同联动搭建大平台,打造全域育人生态。学校联合地方政府、企业、博物馆和党史研究室等,引入地方红色展馆资源、政府宣传素材、师生原创获奖作品等多类资源,开展思政课教学、思政队伍建设、“金课”孵化等活动,支持保障思政课讲深讲活讲透。
“行走湾区”“榕树下的思政课”……广东财经大学积极推动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以多元融合建设“大课堂”,推进协同育人实践。学校依托广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平台,联动“三下乡”“挑战杯”和“百千万工程”等,开展“行走湾区”思想政治综合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吸收更多养分。学校牵头开展校地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校地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团队连续多年获国家级社会实践奖项。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如何以数字“硬实力”支撑思政课“软教育”?广东财经大学坚持数字赋能,以开拓创新升级“大基建”,夯实智慧育人根基。学校顺应教育数字化改革浪潮,全面升级教学基础设施,建成覆盖两校区的智慧网络,打造智慧教室,接入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实现教学场景全数字化。
广东财经大学还在校内建成2000平方米智慧思政教育共创基地和红色思政长廊,用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提供“看得见、抓得住、用得好”的教育载体,为促进日常思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提供数字化沉浸式的共建、共享、共创空间。
广东财经大学通过技术革新,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为全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沉浸式、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学校还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推行“微视频创作+随堂线上考”模式,强化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湾区现实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入选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成为大湾区青年马克思主义科普枢纽,以平台开放凝聚育人合力。
(中国教育报于2025年3月18日报道链接https://share.app3.jyb.cn/news_d/06b3ecb8b97721c56796e59834726dee?from=VjZDc29lWmRlREZnUWRtcXVVam1CRjJkdlRteSt5c3pyWVphdHI3S2xlaTdnRERBSGp6NmpnY09CdGxhSHgv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