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至19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肇庆学院举行。我校17支参赛团队入围省赛终审决赛并取得新的突破。我校在主体赛事中获特等奖6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专项赛事中摘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这也是学校首次在同一届赛事获6项特等奖,特等奖数量为历史最佳成绩。学校获捧本届“挑战杯”省赛“优胜杯”。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在本次挑战杯中获特等奖。
决赛期间,副校长张凯赴肇庆现场指导慰问参赛学生团队,关心指导备赛工作,并为项目的后续开展提出指导意见。
据悉,“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之一。本届“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学生联合会、肇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全省161所高校,3.6万件参赛作品,逾20万名大学生参赛,参赛作品和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本届“挑战杯”竞赛由校团委牵头组织,自2024年9月竞赛启动以来,校团委多次走访学院和社区开展赛前动员会和专题调研会。在省赛备赛期间,先后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40余场一对一的项目打磨会,同时联动备赛学院全方位做好项目论证、申报书修改、组织协调等工作,不断优化参赛项目质量,提升项目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挑战杯”竞赛组织过程中,学校将参赛项目的培育与推进“百千万工程”和服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以“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行动为前期依托,推动各参赛团队扎根基层一线,提升参赛项目的“调研可信度”与“可落地性”,实现学生学术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赋能。
决赛期间,校团委负责人,参赛学生所在学院领导、团委书记、指导老师等到肇庆现场组织、指导学生参赛。
序号 | 获奖等级 | 项目名称 | 参赛学生 | 指导老师 | 所在学院 |
1 | 特等奖 | 数智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部分高校为例 | 苏沛钰、范树烨、黎梦媚、方卓扬、叶毅清 | 孙晓晖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特等奖 | 广州传统骑楼街建设现状及气候适应性改造策略研究 | 李小莉、熊达凯、赖慧嫣、饶思颖、钟其芸、王仪、莫桂玲 | 梁颢严、贺新春 | 地理与环境经济学院 |
3 | 特等奖 | “碳”索绿美广东:林业增汇潜力及其减排效应研究——基于抵消-补偿双重视角 | 尹倩琳、李梓慧、赵心悦、岑凌、陆盈霏、彭小乔、梁玮萍 | 王方方、杜明月、 黄彩珠 | 数字经济学院 |
4 | 特等奖 | 从分化到整合:广东省农地流转状况及完善路径——基于11市35镇(街)的调查 | 廖晓如、伍心妍、黄灵灵、刘琳、梁嘉莉、黄心茹、黄佳昕、赵蔓菲、刘芷君、梁艳欣 | 朱孟珏、庄大昌 、张慧霞 | 公共管理学院 |
5 | 特等奖 | 从“茧缚”到“通链”:种植业农产品长鞭效应化解的网络链接化模式构建——基于粤北“政﹣企﹣村﹣农﹣地”的社会调查 | 邱美侬、张小冰、魏靖、王政超、莫雯怡、萧若琳、谢晓妮、郑永烨、刘敬熙、张嘉翼 | 卢宗亮、刘骏 、于霞 | 会计学院 /智能财会管理学院 |
6 | 特等奖 | 融入乡土,逐梦沃野: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荔枝产业新农人经营困境及调适策略研究——基于广东省10市41镇的调查 | 李卓霖、曹偌、郭晴、李宓恩、谢奕、周佳琳 | 严丹、陈迪 | 国际商学院 |
7 | 一等奖 | 盘活存量住房:“非居改保”政策实施情况调查与优化路径——以广州市为例 | 唐潜、刘高晴、高茵婷、杨林坤、陈其强、李梓珊 | 王妙妙 | 公共管理学院 |
8 | 一等奖 | “五链一体数据空间”赋能印刷行业深度转型升级——来自佛山市印刷产业集群的调查分析 | 叶钲、陈旭彤、陈林英、何瑞琦、翁钰淇 | 王方方、阮传扬、 陈政党 | 数字经济学院 |
9 | 一等奖 | 秒定责——基于视频解析和RAG的事故定责智能体研究 | 曾君裕、梁芳怡、林熙茗、钟昕、陈沛熙 | 胡苏、周雅兰、 朱冰山 | 信息学院 |
10 | 一等奖 | “生态文旅添锦绣,科技赋能展宏图”多产融合振兴路径研究——基于鼎湖区小㘵村“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探索 | 邬誉豪、余思靓、薛惠元、香宝婷、朱芷菡 | 邓洋洋 | 经济学院 |
11 | 二等奖 | 商品房预售贷款合同“双解除”法律问题研究—基于千份判决与百名法官访谈的实证分析 | 吴卓琳、李雨萱、区翔皓、徐舜、张彤林、郑梓欣 | 王雪丹、龚柳青、 吕锐 | 法学院 |
12 | 二等奖 | 基于GSR的无创神经损伤生理信号动态监测系统 | 陈子艺、肖榕荣 | 周雅兰、陈丽欣、 刘寒潋 | 信息学院 |
13 | 二等奖 | “林韵古道,竹曳溪畔”——肇庆市鼎湖区小㘵村生态绿美新规划 | 余恬甜、黄立杭、陈玥潼、周聪伶、余崇亮、许冠翔、卢贻烨、萨砚清、陈家希、魏昊晟 | 金万富、梁颢严 | 地理与环境经济学院 |
14 | 二等奖 | 光影地豆·墟里新生 | 王炯捷、王嘉莹、陈婷琳、张魏辉、廖诚 | 王少斌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15 | 二等奖 | “留”影竹乡一外国留学生打造与传播广宁古水乡村方案 | 宋汶瀚、Chieng Jing Kiong、Honcharuk Marharyta、Haneen Abdulraheem Jameel 、郑高原、朱斯琦、周洁仪、黄颖思 | 潘博成、余少瀚 | 人文与传播学院 /网络传播学院 /出版学院 |
16 | 三等奖 | 逐梦田野: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广东省16489份问卷的调查 | 叶剑锋、吴尚君、张名思、杨妍妍、刘胜婷、宋汶瀚、王健东、邱子恬、谭炜晴、陈依雯 | 严丹、于霞 | 工商管理学院 /粤商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
17 | 三等奖 | 从产业集聚到创新生态:科技产业园升级之道——以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为例 | 温佳熙、吕健泽、邹晨、邓婧雯、罗勰聪、李姗姗、叶汉、何镓俊、郑佳宜、林润坤 | 张国俊、马莉 | 金融学院 |
18 | 三等奖 | 基于多元要素的南海南部海洋生产力影响探讨 | 李文琦、钟瑜均、植咏琪、杨乐彦、阚婉婷 | 王芳 | 地理与环境经济学院 |
19 | 三等奖 | 基于YOLOv10的CRB模型的草莓成熟度检测 | 张云琦、方喆、廖怡欣、陆佳宏、曾思婷、杜杰仪 | 陈冰川、吴春苑、 聂华丽 | 统计与数学学院 |
20 | 三等奖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慢性肾脏病分期预测模型 | 邹欣彤、谢卓赟、黄浩乐、林钰凝、陈锐辉、林梓慧、梁嘉铭、沈一帆、张思宁、罗雨 | 张严、楚晓丽 | 数字经济学院 |
21 | 三等奖 | 基于DeepSeeK与Milvus向量数据库共铸高校智能化教学系统新生态 | 余伟、张树锋、黄凤露 | 胡苏 | 信息学院 |
22 | 三等奖 | “医信之链”———基于区块链3.0的中医信任平台 | 刘维、万行浩、关泽强、付嘉祎、李新雄、肖林霖、邓蕴、林震宇 | 郭广珍、彭坤 | 经济学院 |
23 | 三等奖 | 山水织梦・古㘵新章—— 基于生态修复、文化解构和产居联动的沉浸式乡村旅游创新实践 | 梁爱诗、周家祺、江海航、李雨璇、黄帅尧、黄敏、陈佩琳、刘嘉瑶 | 于霞、钟雄星 | 经济学院 |
24 | 三等奖 | 栖迟檐下 | 黄祖政、黄竣彬、李丹丹 | 侯叶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25 | 三等奖 | 鼎湖生态圈·小㘵慢生活——从景区依附到共生共赢的乡村振兴实践 | 杜亮、王中睿、邓玉洁、莫崇予、周睿琦、张媛钦 | 傅轶 | 文化旅游学院 |
26 | 三等奖 | 三链共生——岭南首个宠物友好型创艺社区实践 | 王祥宇、朱洋洋、肖斯蔚、王卓、朱瑢、李煜文、朱雪琳 | 曹乐、刘少和 | 文化旅游学院 |
27 | 三等奖 | 生态执笔绘山水,数智铺路联城乡——小㘵村“三链协同”发展模式构建 | 唐少敏、陶可欣、刘娅婷、陈恩娴、洪紫羲、谭俊杰、林泽铭、张佳婷、郑佳欣、付彬洋 | 滕明明、吴艳艳 | 会计学院/ 智能财会管理学院 |
28 | 三等奖 | “风”吹故里,艺圃焕春——“雄才故里”艺术驱动下的文旅融合与社群共生 | 黄子睿、危超晖、蔡荟婧、陈绮萍、魏正阳、陈苑怡、李莹莹、黄炜崑、杨艺 | 张伟、于霞 | 文化旅游学院 |
29 | 三等奖 | 幕启乡音•地豆旧电影院复兴计划 | 余奥妮、彭雪蓉、赖茵琪、黄健雅、李紫蕾 | 金滨浩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30 | 三等奖 | 走进四季·古水“茶竹源”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与运营策划 | 陈婉晴、梁琬群、夏菲、罗飞、刘欣雨、赖艺轩、吴思岐、许东晖、熊炜帆、罗子乔 | 邹春洋、张亦汉 | 地理与环境经济学院 |
稿件转自学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