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推动数字化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7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33期“知行”工作坊,特邀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志平教授开展线上讲座。本次讲座以《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主题,聚焦数字化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为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带来了诸多新思路与新方法,工作坊由副院长孙晓晖教授主持,由我校结对帮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广州工商学院、广东理工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等民办高校思政课老师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共计近100人参加。
在教学理念与互动方法方面,杨志平强调思政课教学要以增强学生在知识、能力、价值方面的获得感为核心,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促进知识向智慧、能力和情感共鸣转化。互动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成为重点探索方向,例如借助学习通的“摇一摇”功能进行随机提问,既增加了课堂互动性,又增强了课堂管理的威慑力。同时,倡导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相结合,秉持“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的理念,确保教学效果与课堂秩序并行。
经典文献的数字化学习方法的探讨是本次工作坊的一大亮点。杨教授在讲座中分享,通过对经典文献进行数字化改造,精选41篇经典文献,利用微信群分享,采用集体、小组、精读或泛读等多种方式开展研读。课堂上,采用随机抽取学生朗读的“摇人”方式,并通过高亮显示重要句子和课后提问,加深学生对经典文献的理解。此外,运用PDF电子图书进行经典文献研读,借助高亮显示、批注和图章标记阅读进度等功能,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技术工具的应用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杨教授推荐使用钉钉、飞书的项目和任务功能,辅助学生系统阅读经典文献,助力制定学习计划和记录学习进度。DeepSeek等AI工具的运用,降低了学生对经典文献的理解障碍,解读内容可保存到PDF笔记中供后续学习。艾玛知识库则能帮助搭建个性化知识库,对公众号文章进行收集和分类,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便利参考。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方面,杨教授提出通过服务器建立包含视频、电子图书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库,同时,收集整理央视新闻、抖音等平台的短视频资源,用于课堂展示,既增强了教学的权威性,又提升了教学的吸引力。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杨教授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面对学生过度依赖AI和手机的问题,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向AI提问并分享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课堂上则明确要求学生放下手机集中学习。对于线上讨论沦为打卡式发言的问题,建议利用AI工具提取学生回答内容,生成个性化学习图谱。
此次“知行”工作坊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一系列可借鉴、可操作的数字化教学方案,对于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思政课教学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知行”工作坊的成果应用,积极搭建帮扶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交流平台,推动思政课教学数字化经验的推广与共享,同时根据教学实践反馈不断优化方案,以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思政课堂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活力。
撰稿人:廖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