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有效实施和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挖掘粤商文化,推动粤商精神传承,凝聚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2025年8月下旬至9月初,作为广东财经大学“粤商千企大调研”之世代村专题调研团队,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老师共同带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安全学硕士研究生为主,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和法学专业本科生共同参与的“梅商世韵”实践团、“潮起粤商”实践团和“何以潮商”实践团3个研究生实践团队,分赴梅州市、揭阳市、汕头市等地典型世代村,各开展为期4天的世代村田野调查。
“梅商世韵”团队以梅州典型客商世代村为核心对象,在工商管理学院张华老师带队、马克思主义学院廖志伟老师指导下,首站抵达大埔县车龙村——张弼士故居,同村委书记了解了村庄概况、客商历史与精神传承以及村庄建设与发展等;实地探访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在青砖黛瓦间追溯这位侨商领袖的成长轨迹,感受其爱国爱乡、反哺桑梓的家国情怀;同时针对张弼士第五代后人张祥敏先生作了专题访谈,通过口述史料详细梳理张弼士的传奇历程,挖掘侨商“实业兴邦”的时代价值。
第二站团队进入银滩村——田家炳先生故居,参观田家炳纪念馆、拱辰楼故居,并与田氏宗族长辈田老伯面对面交流,聆听田氏家族迁徙史的百年变迁,以及田家炳先生毕生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捐资助教、反哺桑梓的动人故事。
第三站团队走进梅县区雁洋镇桥溪村——朱芷秀故居,实地考察朱芷秀中西合璧的家族故居群,感受其所蕴含的客商精神;聚焦长教与桥溪渊源、朱氏家族南洋经商、反哺家乡等,与长教村前老书记进行了深度访谈。此外,团队一行还参观了大埔县博物馆和客家博物馆,通过文物展陈与史料记载,进一步夯实对当地侨商文化发展脉络与区域历史变迁的认知,系统梳理了客家文化与粤商精神的内在联系。
“潮起粤商”调研团队以揭阳典型潮商世代村为核心对象,在工商管理学院郭昱琅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廖志伟老师指导下,开展侨乡文化与潮商精神专题调研,系统梳理侨乡发展脉络,挖掘文化传承密码。团队首站聚焦果陇村——庄世平先生故居,与村委人员围绕村庄概况、庄世平村庄口述以及村庄现实情况与未来规划等进行了深入访谈;在协裕批馆触摸侨批文化的历史温度,从泛黄的票据中感受侨商跨洋谋生、反哺桑梓的赤子情怀;在庄世平博物馆聆听其投身革命、兴办实业的传奇故事,深刻体悟“爱国爱乡、诚信经营”的潮商底色。
第二站,团队走进新坛村——立白集团总裁陈凯旋家乡,在访谈和走访中探寻当代潮商与故土的深度联结,见证本土培育的企业如何传承潮商精神、反哺当代乡村发展,深刻理解潮商发展与乡村发展的双向融合互动。
第三站前往溪背圩村,追溯TCL创始人李东生的祖籍地渊源,挖掘乡土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滋养。此外,团队还到访普宁市博物馆、揭西县华侨纪念馆,收集相关文献,串联起揭阳侨商从近代闯荡南洋到当代深耕实业的发展轨迹,全面梳理侨乡发展的典型经验,剖析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中的现实问题。
“何以潮商”实践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曾志辉教授和公共管理学院徐靖捷副教授共同带队、马克思主义学院廖志伟老师指导下,以汕头典型潮商世代村为核心对象,第一站赴汕头市博物馆参观“烽火侨批家国情”专题展,透过侨批文物深刻感受抗战时期“侨批纸短,家国情长”的独特情感。与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陈景熙教授围绕潮商发展演变脉络等展开学术研讨。
第二站团队前往前美村——陈慈黉故居,与杨经理围绕故居旅游项目运营与前美发展等进行了深度访谈;与前美村党委书记针对前美概况、产业发展、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等进行了深入了解。
第三站团队到达樟林古港并参观永定楼侨批展,从历史与现状角度梳理潮商出海的渊源和发展;此外,团队还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澄海区方志办、档案局查阅潮汕侨商相关关键史料,并在澄海区博物馆与专家座谈,深入探讨粤商文化与侨乡发展等核心问题。
本次世代村专题调研,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观察与档案查阅等方式,收集了大量口述史料、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和挖掘了侨乡历史与粤商文化的传承与演变,了解侨乡发展的典型经验与现实问题,深入挖掘粤商家族的历史脉络、文化传承及其对地方发展的影响,为推动粤商文化、粤商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凝聚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与实践参考。
撰稿人:方卓扬、连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