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集体备课会
2025年11月14日|作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及学校关于“推动全会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工作部署,11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深学细悟全会精神,赋能思政课铸魂育人”为核心主题,组织各教研室集中开展专题集体备课会。集体备课会紧扣全会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化路径、全面深化改革新部署、文化强国建设等核心内容,结合课程定位与学生思想特点,系统研讨理论阐释方法、教学案例创新及实践教学设计,着力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思政课堂的鲜活素材与育人实效,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筑牢立德树人主阵地奠定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锚定原理衔接,创新教学赋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以“学深全会精神、精研教学融合”为核心导向,夯实课程的理论深度与时代厚度。在集体备课会上,全体教师完整准确全面地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要举措及当前形势与任务展开深入讨论。老师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深刻领悟到全会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重要指导意义,为后续教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核心研讨环节,教研室重点聚焦“如何将全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全过程”,形成了针对性教学思路: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融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解析,通过分析实体经济与政策法规的相互作用机制,让学生直观感知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及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入“社会历史发展动力”讲解,结合国内外重大科技创新案例,生动诠释科技创新作为社会进步核心动力的深刻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全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统一性。此外,老师们还就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互动形式、调动学生读经典悟原理的积极性等议题交流经验,为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吸引力与实效性提供了多元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紧扣时代主题,深化理论阐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为主题,会上,仇小敏副教授以“如何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堂”为题,从“精准定位:把握精神核心与课程内在统一性”“内容融合:将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贯穿各章节”“教学方法:创新形式提高教学实效”三个方面,深入解读了全会精神与课程教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随后,刘荣材副教授围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好‘习概’课程教学”展开讲解,结合“十五五”规划建议的主要内容,从“一个号召”“两个肯定”“‘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要任务”六个方面,对全会精神相关内容融入课程各章节进行了具体分析,明确了教学中推动全会精神进课堂、进课件的具体内容和任务。课后,教研室全体老师围绕如何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习概”课程教学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推动全会精神进课堂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在内容上精准融入,更要在情感上引发共鸣,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切实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表示将在教学科研中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扎实做好“习概”课程教学工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深耕课程融合,强化实践关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召开秋季学期第二次备课会,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毛概课教学创新”为主题,切实提升该课程的思政引领力与教学实效性。会上,教研室雷琼主任强调,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入教学体系是当前思政课教学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求全体老师精准把握全会核心要义,着力解决理论教学与现实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头脑。随后,与会老师围绕教材各章节与全会精神的衔接点展开深入研讨并形成共识:在教材理论框架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与相关理论的内在联系,讲授社会主义本质论时嵌入全会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展现理论发展的连续性;在改革开放相关章节,补充国家治理现代化最新实践成果,收集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制作可视化教学材料,助力学生理解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理论+案例+实践”多重驱动模式,完善课堂时政要素嵌入,组织学生开展调研,延伸课堂至实践一线。经过充分讨论,会议确定了具体教学改进措施。在课程内容优化方面,将在8个核心章节融入全会精神解读,编写教学案例集,修订教学大纲并融入全会精神;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计划定期开展示范课观摩活动,推广情景模拟教学法,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会议同时指出,全会精神融入教学是系统工程,需找准结合点,避免生搬硬套,鼓励老师围绕该主题开展教研并申报各级教研教改项目。此次备课会不仅明确了全会精神融入课程的具体路径,更凝聚了全体老师的教学共识与改革动力。会后,教研室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扎实推进各项教学改进措施落地见效,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立足历史维度,衔接时代需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聚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党史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召开秋季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教研室全体老师围绕全会精神构建了“历史溯源-精神解读-教学融合”的完整研讨体系。邓玉柱老师带领重温全会核心要义,从党史视角解读“十五五”规划中的历史传承内涵,为老师们从历史维度解读全会精神提供了新视角。教学研讨环节,围绕“全会精神与教学内容精准对接”展开深度交流,形成多项关键共识。教研室主任王金锋老师强调,规划(计划)自新中国成立后便成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其名称从“计划”到“规划”的转变,是党在奋斗中不断探索、在坚持中革新、在实践中深化认知、在发展中完善路径的生动体现,课堂教学中需重点阐释这一转变背后的历史逻辑与执政智慧;刘小龙老师提出,要结合时代需求挖掘规划背后的战略考量,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规划(计划)的实施背景与成效,让学生从制度创新中读懂党的执政智慧,从历史传承中坚定发展信心;陈丽圆老师则聚焦国家发展的跨越式变迁,提出要以“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基础到“十五五”规划擘画现代化蓝图的历史脉络为线索,通过鲜活的历史与现实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非凡成就,厚植家国情怀。此次备课会不仅深化了老师们对全会精神的理解,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也将持续推进思政课程与全会精神深度融合,以高质量教学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对接价值引领,培育时代新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为核心议题,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切实将会议核心要义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准把握全会精神内涵,梳理教学融入逻辑,明确实践路径,为后续课程教学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会上,教研室副主任蒋华林老师首先从国际国内双重背景出发,系统阐述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全会的召开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随后,蒋华林老师围绕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战略定位、核心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着重提炼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自立自强、国家安全等核心关键词。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积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必须精准把握融入尺度,避免生硬灌输,确保教学效果落地。最后,教研室陈汉来主任对本次备课会进行总结。强调全会精神融入教学是当前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全体老师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三项要求:一是深读文件,精准把握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做到学深悟透;二是及时转化,将理论精神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三是精准融入,结合教材章节和教学目标,实现精神内涵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本次集体备课会的成功召开,不仅让全体老师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更明确了课程教学的优化方向和实践路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结合身心发展,融入时代关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党的先进理论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为主题,开展秋季第二次集体备课会。上半场,张小洁书记重点解读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十五五”规划建议,帮助参会老师精准把握全会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与实践要求。结合学院研究生心理发展现状,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教研室需学以致用,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设计针对性心理课程解决学生实际心理问题。下半场,各位老师围绕如何将全会精神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展开深入交流,形成具体教学思路。针对自我意识专题,鞠鑫老师提出结合“以人民为中心”“每个人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理念,引导学生建立个体价值与社会使命相统一的自我认同;莫德圆老师计划将全会精神融入该专题及“生涯规划”“压力管理”等章节,通过案例教学衔接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对于生命意义与心理危机应对专题,教研室主任曹秀华老师提出以党的理论为支撑,阐释国家“五年规划”与个人人生规划的底层逻辑共性,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使命结合,破解“空心病”问题。聚焦情绪管理专题,王思敏老师建议类比国家风险治理逻辑,引导学生借鉴“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思维,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转化为个人情绪管理策略。结合职业规划专题,邓先珍老师提出借鉴国家“五年规划”目标分解方法,指导学生制定SMART目标,培养科学的目标管理能力,实现职业发展与国家需求同频。本次备课会明确了以党的先进理论引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方向,梳理了各专题与全会精神融合的具体路径,为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增强教学针对性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