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马院
首页 | 党建工会
广州日报:孙晓晖 杨丹丹: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三重路径
2023年04月03日|作者: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三重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主流舆论新作为,须从传播内容拓新、话语方式创新和媒介技术迭新等方面着手,通过打造更加完备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塑造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内容拓新:加强顶层设计,构筑主流舆论新高地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要加强舆论内容的顶层设计和迭代升级。“内容为王”是舆论场域的恒定法则,强化内容建设是主流舆论不断做大做强的根本所在。要坚持顶层设计的政策导向,深刻把握党和国家的理论创新转向,及时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标志性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纳入舆论传播体系,扩大主流舆论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融合发展,把传统媒体的权威、专业和品牌优势与新兴媒体的新技术、新渠道和新功能优势结合起来,创新内容生产方式,丰富内容呈现方式,避免内容的同质化,注重在深耕、互动、多样、集成上下功夫,以更优质的内容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为唱响主流舆论声音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方式创新:创新话语表达,构建舆论传播新范式

话语表达的方式创新和有效传播是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关键。一要强化百姓视角。坚持以人为本的舆论立场,真切感知民情冷暖,深刻感受时代脉搏,持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升扎根群众和运用群众语言的能力,让主流舆论扎根中国大地,使主流话语传入人民心坎。二要转换话语体系。根据“平实、朴实、切实”的话语原则,灵活运用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和网络话语等四种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加快推进主流话语体系的创新性转换,让主流舆论的呈现样式、话语姿态、表达方式展现新的风貌,增强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三要创新对外传播。须从战略高度加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通过创新对外话语表达,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播体系和叙事逻辑,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丰富国际传播话语内容,塑造自信、独立、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技术迭新:促进深度融合,提升全媒体传播效能

促进媒体深度融合,提升全媒体传播效能,一要以数字化赋能媒体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主流媒体守正创新,在发挥固有优势基础上,搭乘新技术的快车,致力于数字化、智能化和移动化传播,向着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和引领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扎实迈进,不断增强主流舆论引导力。二要提升各级各类媒体协同力。破除区域性和条块性,在传播平台、渠道、资源、技术和功能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实现中央和地方各级媒体信息采集、内容生成、新闻分发的一体化,以及“报、刊、网、端、微、屏”的一体化,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三要大力加强全媒体人才培养。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系统构建全媒体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全媒体人才的层次和类别,全面提升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数字素养和技能,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注入生机活力。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不断增强主流舆论引领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更好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孙晓晖,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丹丹,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2022GZYB42)阶段性成果】

(广州日报于2023年3月28日报道链接https://gzdaily.dayoo.com/h5/html5/2023-03/28/content_877_820825.htm